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快时尚业绩“慢”下来:零售“救命稻草”已难自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0  浏览次数:79
核心提示:快时尚也有慢下来的时候。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全球大型快时尚品牌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HM集团等最新财报数

“快时尚”也有“慢”下来的时候。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全球大型快时尚品牌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H&M集团等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其全球多个市场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的快时尚品牌,开店扩张一度是其保持业绩增长的灵丹妙药,也给国内传统百货带来了冲击,但多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伴随着新鲜感的退去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快时尚”也将迎来发展拐点。

  快时尚集体滑坡

  作为亚洲最大服饰零售商,快时尚连锁巨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今年开局不利,其2016财年上半年综合经营溢利总额为993亿日元,同比减少33.8%;所得税前综合溢利为820亿日元,同比减少49.9%。迅销集团UNIQLO品牌的业绩也不如意,其大中华区和韩国市场的溢利均有所减少。

  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H&M 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也遭遇较大幅度滑坡。H&M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25.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跌达30%。

  公开消息也显示,Gap集团的2015财报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净利润为2.14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暴跌33%。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快时尚业绩集体滑坡,与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称,服装行业属于“选购商品”,受经济影响会很大。
  救命稻草难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左右快时尚进入中国市场后,一度被认为是为疲软的服装零售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Zara在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开设旗舰店,随后2007年H&M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快时尚品牌Mango紧随其后在中国开出了首家店,Gap则相对较晚,在2010年才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中国服装零售业在2000年~2007年还是以百货、超市为主导,快时尚品牌的入侵,被业内称为服装行业的“救命稻草”,也强烈冲击了国内传统百货。

  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通常不进驻百货商场,而是开在人流密集的街边甚至百货商场门口,以低价、时尚为主要特征,能取悦庞大的消费人群,2012年~2015年是快时尚的集中发力阶段。

  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后,快时尚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

  服装行业观察家马岗表示,快时尚品牌以全新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并迅速开店扩张,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新鲜感,但如今新鲜感退去,以开店扩张的形式增加收入也遭遇了天花板,所以会造成如今业绩下滑的情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辽ICP备1400503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