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00年-2016年4月份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销售增速
近日,一份京东发布的《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消费市场将呈现出消费数量持续增长、品质消费爆发增长、个性品牌消费再上台阶、品味消费逐渐升级、品格消费方兴未艾五大趋势,中国正在迎来品质消费的全面升级。该报告同时预测,2016年消费数量将持续增长。消费将稳居三驾马车之首,全年消费贡献率继续保持在60%以上高位,消费率创十年新高首次超过60%。
广发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糜韩杰此间表示,这份报告也显示出随着市场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对产品时尚性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当前,我国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要求逐步向高品质,个性化,时尚化转变。
不过糜韩杰也认为,今天的服装市场是一个充分由消费者偏好主导的市场。在这个背景下,市场上涌现出很多在产品设计,品牌定位上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小品牌。这些中小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的推广运作和渠道的开发和管理。这些中小企业通常会将低附加值的采购,生产,仓储,配送等环节外包出去。但是单个中小企业订单量较小,通常只能与固定的一家或者几家供应商合作,并且对供应商所能施加的影响力有限。而一站式供应链平台可以整合整个市场中的数千家甚至上万家供应商。服装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服装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可以非常有效的与平台内的多家供应商对接,大大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
业界人士也认为,对于时尚服饰产业来说,潮流变化的周期甚至可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通过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服装企业可以缩短产品上架前的备货时间。当市场趋势发生变化时,服装企业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大大减少产品因为过时带来的削价风险。同时因为备货周期的缩短,有效缓解的企业存货的压力,并且改善服装企业的现金转换周期。
不过在糜韩杰看来,当前,低附加值服装产品已经供大于求,造成产能的相对过剩。这些过剩的产能,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的资源。例如,一方面供应商如成衣加工商面临订单下滑,开工率不足的困难。而另一方面,又存在小经销商找不到合适代工厂的烦恼。如果能够通过产业链整合将这部分产能有效的与消费新趋势对接,可以实现行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分工协作,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供应链的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可以使的供应链网络里的环节如采购,生产计划,品质监控,仓储物流等连接起来,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并大大加快各环节对终端要求改变的反应速度。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以棉花为主的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人民币贬值,成本下行利好服装行业,虽然整体营收规模进一步下滑、但整体营利能力逐步改善,在历经三年多的调整后出口规模依然延续弱势但结构逐步调整、趋势向上的拐点基本确立;居民服装家纺产品消费整体增速下移、增势趋缓,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增速下行趋势进一步延续,但营利能力逐步改善,在新常态的背景下,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以及服装消费习惯逐步成熟,参照美、日历史同期消费情况,预计未来我国服饰类消费亦将进入中速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