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合作系列还在继续,该模式能持续多久?
2015年全年,服饰品牌的联名合作不胜枚举。而快时尚品牌的联名合作款,因为高性价比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H&M不是最早做联名合作的服饰品牌,但绝对算是做得最风生水起的。从2004年找来“老佛爷”Karl Lagerfeld,到2014年的Alexander Wang,H&M已经把联名合作当做每年的招牌,做了整整11年。合作系列为高价的设计师品牌捕获了大众市场,同时满足了更多人对设计师品牌的渴望,它是一个成功商业策略这件事已经被反复印证过。
今年,H&M总共推出了两个联名系列,一个是声势浩大的H&M × Balmain,另一个是相对低调的H&M × Ximon Lee——Ximon Lee是2015年度H&M全球设计大奖的得主。
另一边,优衣库和迪士尼的合作非常深入,除了开了联名体验店,也推出了联名系列的UT和玩偶。但除了H&M,优衣库同样也有和设计师合作的惯例,于是,大家等来了优衣库与爱马仕前设计师Lemaire的联名合作。不过老实说,等看到实物,会发现这个联名系列从色彩到做工等方面都让人失望。
成了名的设计师毕竟有限,还好H&M还有设计师比赛这条路来寻找新的合作对象。可就算设计师取之不竭,消费者也总有审美疲劳的一天。当对联名合作的期待一次次被看到实际产品后的失望所取代,那么与再大牌的设计师合作估计都救不了想以此来提升时尚度的品牌们了。
在“拥挤”的中国市场,找准定位很重要
GAP于2010年底进入中国,至今仍然坚持着要“成为享誉全世界的经典美国风”。在价格比不过优衣库,时髦度不及Zara和H&M,粉丝基础不如无印良品的竞争格局下,不便宜的美国风使得GAP五年来市场渗透率有限。据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咨询提供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4年,GAP的成人男女装占中国整体市场的份额都是0.1%,排在48位。
不过相较成年服装在销售上的乏力,童装是GAP在中国的一个亮点。据欧睿咨询数据,GAP是2014年唯一一个进入童装市场份额前10的快时尚品牌。
Gap Inc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Abinta Malik曾表示,GAP目前已把童装看作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会以此为中国市场的突破口。只是,GAP终究不是个童装品牌,光靠童装很难从长期支持其中国区,甚至是全球的业务。
2014年才进入中国的A&F同样以“美国风”闻名。A&F市场及公关关系全球高级总监Michael Scheiner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表示,目前A&F正在经历转型,现在的产品已经较之前更为精致和成熟了。Levine的设计一向剪裁利落、细节简约,应该会让A&F变得更时髦。但市场对这些新产品的态度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
都说零售不好做了,实体店却越开越多
对于品牌来说,门店就是广告,所以部分快时尚品牌仍然选择通过开店来渗透市场。
2015年初,H&M在财报中披露,2015年全年H&M集团将在以美国和中国为主的全球市场继续开店400家。截至11月,从其最新发布的财务报表中可得知,H&M已用全球新开413家门店的成绩提前完成该目标。目前,集团全球总门店数已达到3924间。
虽然尚不可知2015年全年H&M中国市场具体新开门店数量,但截至2015年8月H&M在华门店数已达299家,相较2014年12月的245家已增长54家,由此有理由相信2015年H&M在华门店年增长可突破80家。
优衣库则针对中国市场直接喊出了“每年新开100家”的口号。其母公司迅销公司董事长兼社长柳井正2015年9月在上海接受媒体访问时曾公开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减速,但优衣库仍将维持大幅发展策略,坚持年开约100家新店的目标,最后将把在华门店数稳定在3000家左右。在界面新闻2015年10月刊发品牌相关稿件时,其大中华区门店数已达467家。
无印良品也有一个100家新店的目标,不过根据欧睿咨询提供的数据,这100家新店将从2015年开始,分3年开完。根据无印良品在2015年初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供的数据,2005年到2015年间,无印良品在中国已开出了128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无印良品门店策略追求的“量”,除了指数量,也指体量——从2014年12月12日开幕的成都世界旗舰店,到2015年12月12日开幕的上海世界旗舰店,无印良品的新店每次开业都被冠以“宇宙最大门店”的期待。
谨慎的品牌也有,它们选择放缓脚步
Zara母集团Inditex此前曾表示,旗下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到达500家后,将放缓开店速度。不过,事实上Inditex的业绩表现并不差——2015年三季度财报(截至2015年10月的财报)看,集团2015年前10个月销售增长16%,利润增长20%。尽管没有提及中国市场的具体数据,Inditex的首席执行官Pablo Isla称,“中国人的时尚胃口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
不过,我们认为Zara放缓开店,是对中国未来零售环境继续低迷的一个预判,值得被其他品牌参考。一二线城市的快时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二三线城市面临着商业地产泡沫,中国的实体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选择放缓开店速度,对于在中国知名度已经足够高、并且有着成熟天猫旗舰店的Zara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相反却能让整个集团尽早规避激进开店可能带来的风险。
既没有赶上中国快时尚市场急速成长的好时光,又恰逢零售市场进入低迷,进入中国的时间尚短的GAP和A&F同样选择谨慎开店。
这两个品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并不会停止开店的步伐,不过他们要在“最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开店,不会采取激进的门店扩张策略。
尽管各个品牌的门店策略不同,但上述所有品牌都制定了相应的电商发展策略。除了有官网、App,品牌也会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电商平台达成合作。从目前看,优衣库尝到的甜头最大——它在刚结束的2015年双十一中,在男女装品类都夺得了销量头名。